关注爱美剧分享站
一部超级治愈的美剧火了起来。
就凭这一句话,你应该已经能够猜到这部剧的名字——《我们这一天》(This Is Us)。NBC 这部家庭剧自播出以来,收到了如潮的赞誉和好评。
烂番茄上它的新鲜度高达 90%。它尤其抓住了所谓核心观众的心。在 18-49 岁的核心观众群体中,《我们这一天》第一季每一集的收视率几乎都在 4.5 以上。根据尼尔森的数据,按照每一集播出后三天在所有平台上的收视率来看,《我们这一天》在核心观众中 4.1 的成绩,是这一年秋季所有新剧中最好的。
由约翰·里夸和格伦·费卡拉联合执导的《我们这一天》从名字、到海报再到剧情都是温暖色调。“治愈”是在影评中出镜率最多的一个词。
在杰克 36 岁生日那天,他的妻子瑞贝卡生下了三胞胎,但第三个孩子没能活下来。恰好这一天一个黑人弃婴被送到医院,把这视作命中注定的夫妻决定收养这个婴儿。与父亲同一天生日的三个小家伙分别名为凯文、凯特和兰道尔。《我们这一天》情节围绕这一家的生活展开。
关于《我们这一天》,在烂番茄上的共识评论这么写道:“倾情呈现家庭故事的《我们这一天》,让那些自《为人父母》(Parenthood)终结之后感到生活少了点什么的人,找到了新的寄托。”
这些年在电视上占据主导地位的都是些热闹的题材。主角不是来拯救世界的英雄,就是堪称完美的地球人典范。纯正的治愈系题材处于稀缺甚至真空的状态。
《我们这一天》的横空出世,弥补了这片空白。而且它的治愈,还很能够切中观众的心理。
治愈的需求一直都在。现代人们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,光在美国,就有 4000 万成年人被焦虑症折磨着,这已经是美国 18% 的人口。喜剧类的节目也一直备受青睐。
但鸡汤不是万灵药。随着观众审美意识的提高,挂上鸡汤的牌子,再配上几句励志台词的搭配是再不会入观众法眼了。事实上,观众甚至会对这样的鸡汤产生厌恶,走向另一个极端。这或许能够解释包括《马男波杰克》在内的一系列暗黑风格的致郁剧的火爆。
《我们这一天》中的挫折往往能够引起人们的感同身受:无论是凯特甩不掉的体重,还是凯文职业生涯的郁郁不得志,或是父母在教育子女上的手足无措。《我们这一天》很少有撕心裂肺的大喜大悲,但每一次峰回路转都暖得直触心头。治愈被刨去了矫情,安静得很有力量。就好像是卖火柴的小女孩点着了一根永远不会熄灭的火柴。
因为情节的驱动,There’s no lemon so sour that you can’t make something resembling lemonade 这样的金句治愈能力得以满格。你可以发现不少豆瓣或者知乎对《我们这一天》的评价中,都提到它让自己对生活多了一份的态度。
光打好治愈的牌,或许足够成为一部好剧,但距离爆款还远远不够。《我们这一天》还讲得一手好故事。
“S01E01 感觉看了一部浓缩到 40 分钟的五星电影。”这是豆瓣上关于《我们这一天》最热门的短评。这部剧的豆瓣评分高达 9.5。
《我们这一天》的每一集都独自构成了一个小篇章,它往往能够在 40 分钟内讲完一个小故事,既包含情节的起承转合,也有情绪的跌宕起伏,同时兼着剧情的连续性,为进展铺路。
《我们这一天》不停地在现在和过去穿梭,但它不仅没有造成混乱,还能让观众在发现过去和现在的连接,体会到如此切换的用意时醍醐灌顶——赞第一集为五星电影便是个例子。这还得归功于蒙太奇恰到好处的运用。
采用这种艺术形式的叙事手法,还让《我们这一天》能够自然地埋下悬念,在把观众胃口吊起后宕开一笔,又在人们差不多遗忘的时候漫不经心地揭晓谜底。举个例子来说,当瑞贝卡牵着丈夫最好的朋友米格尔的手的那一集结束后,网上关于杰克去哪儿的讨论炸开了锅。在看似没有关联的时刻,凯特捧着杰克骨灰盒的出现,让人们恍然大悟。(关于杰克死亡的来龙去脉还没有交代,这势必又是会催泪而暖心的剧情。)
虽然是家庭剧,但《我们这一天》没有囿于家庭的琐事,它有足够多折射社会话题的元素:肥胖症、被收养的黑婴、兰道尔作为“异类”的成长、兰道尔父亲的毒瘾、兰道尔父亲的同性男友……这些让《我们的一天》成为了一个社会话题,超越了艺术的范畴。
而且和 ABC 讲述亚裔生活的《初来乍到》或福克斯瞄准黑人嘻哈文化的《嘻哈帝国》不同,《我们这一天》并不是主打文化性差异的剧集,不过它仍然靠着角色的设定和情节的进展,推动着关于多样性的讨论。
《我们这一天》预告片刚一播出,就创造了纪录:在 48 小时内,它在 Facebook 上的观看次数超过 1500 万。这部没有大肆宣传,也没有请到超级大咖加盟的美剧在播出前就已经吸引了足够的眼球,显示出了成为爆款的潜质。
爱美剧tv推荐 我们的生活 第一季剧情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