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美剧,爱生活 请登录 | 免费注册

王朗在经学方面有哪些成就?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?



  王朗(?-228年),本名王严,字景兴,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、经学家。下面木兰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。

  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,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。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服丧,不应孝廉之命。徐州刺史陶谦举其为茂才,拜徐州治中从事。后升任会稽太守,任内获百姓爱戴。建安元年(196年),王朗率军抵御孙策,终被孙策擒获。王朗甘忍流放的困境,拒绝为孙策效力。后来受到曹操的征辟,辗转数年才抵达许都,被拜为谏议大夫、参司空军事。魏王国建立后,以军祭酒兼领魏郡太守,又任少府、奉常、大理等职。曹丕继王位时,迁御史大夫,封安陵亭侯。曹魏建立后,改任司空,进封乐平乡侯。曹叡继位后,代华歆为司徒,进封兰陵侯。太和二年(228年),王朗去世,谥号为成。其孙女王元姬嫁于晋文帝司马昭,生晋武帝司马炎、齐献王司马攸。

  王朗学识渊博,与其子王肃同为经学大家。著有《周易传》《春秋传》《孝经传》《周官传》等,并有文集三十四卷,今多已佚失。

  主要成就:经学

  王朗博学多闻,校注儒家经典,很有名气。正始六年(246年)12月,魏国朝廷以王朗所作的《周易传》作为学习《易》学的人必须考核的内容。

image.png

  后世把王朗注解里的思想称为“王学”。王朗子王肃便是”王学“的代表人物。王肃所注《尚书》、《诗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左传》等,在晋代列于学官,立有博士。今失传。因王肃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外祖,故借朝廷支持而盛行,一度压倒“郑学”,”王学“在东晋后逐渐衰亡。

  王朗有文集三十卷,著有《周易传》、《春秋传》、《孝经传》、《周官传》等。《全三国文》还收录有《冬腊不得朝表》、《论乐舞表》、《上求正贷民表》、《谏行役夜表》、《答文帝表》、《劝育民省刑疏》、《谏文帝游猎疏》、《谏东征疏》、《谏明帝营修宫室疏》、《屡失皇子上疏》、《上请叙主簿张登》、《上刘纂等樗蒱事》、《奏贺朔故事》、《奏宜节省》、《劾刺史王凌不遣王基》、《四孤议》、《兴师与吴取蜀议》、《改元议》、《遗针御衣议》、《议不宜复肉刑》、《议》、《对孙策诘》、《答太祖遣谘孙权称臣》、《遗孙伯符书》、《与魏太子书》、《与许文休书三首》、《与锺繇书》、《论丧服书》、《相论》、《杂箴》、《贫窭语》、《塞势》。

  轶事典故

  华王优劣

  《殷芸小说》及《世说新语》曾记载:王朗中年时以识度推崇华歆,华歆年终蜡祭八神之日曾经与子侄宴饮,王朗也学他。后来有人向张华提起此事,张华说:“王朗学华歆,都是形骸之外(表现在外面,一看就看出来)的东西,因此与他相差更远。”

image.png

  《世说新语》还有一篇关于王朗的故事: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来避难,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,华歆表示为难。王朗却说:“还好船比较宽敞,为什么不可以呢?”后来强盗来了,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。华歆说:“一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,正是为了这一点。既然允许了他搭我们的船,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抛弃了呢?”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并且关照那个人,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、王朗的优劣。但此事的可信度却遭后世质疑。

  未可折而折

  丞相曹操曾经请王朗赴宴,席上嘲讽他说:“不能学你当年在会稽丢了好饭碗(指王朗任会稽太守时兵败于孙策之事)。”王朗仰头叹息:“言行举止要表现得恰如其分真是太难了。”曹操问:“为什么这么说?”王朗回答:”像我那样,当年既为汉吏,不能保境安民,所以‘未可折而折’,而您在这个场合,原本当尽地主之谊,体现恭敬好客、折节求贤的气度,想不到却如此对待新来的客人。这就是‘可折而不折’了。“

image.png

  保全亲友

  王朗少年时与沛国名士刘阳交友。刘阳担任莒令,三十岁就去世了,所以后世很少听过他的消息。当初,刘阳认为汉室渐渐衰落,知道曹操有雄才,惧怕他对汉室不利,想要除掉他但未成功。等到曹操掌权后,下令寻找他的儿子的命令很急。其子惶恐而窘迫,无处可逃。刘阳的亲旧虽然多,但没有人敢帮助匿藏他。王朗于是接收他数年,等到从会稽回朝廷,又数次开解曹操。很久以后曹操终于赦免他,刘阳的人家于是得以保全。

  屡荐贤才

  当初,王朗任大理时曾推荐主簿、赵郡人张登“义济二君。宜加显异”,但曹操以需要提拔的人很多,于是搁置此事。到了黄初(220年-226年)初年,王朗再次与太尉钟繇共同推荐张登,魏文帝曹丕于是下诏以张登为太官令。黄初年间,曾有鹈鹕聚集在灵芝池,曹丕下诏公卿举有高尚品行的君子。王朗推荐光禄大夫杨彪(王朗的老师杨赐之子),并称病逊位让职给杨彪。曹丕于是为杨彪设置吏卒保护,地位仅次三公。并不许王朗逊位,王朗才起身。

  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


扫码关注本公众号拿高薪!